
就龙江镉污染中华环保联会将启动公益诉讼
作者:佚名 日期:2012年02月06日 来源:本站原创
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法律中心督查诉讼部部长马勇2日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中华环保联合会通过调查初步查实污染受害者所遭受的损失,然后他们将配合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启动环境公益诉讼。“如果当地有关政府部门感到困难或者出于其它原因不能启动环境公益诉讼,我们联合会将启动环境公益诉讼。”马勇说。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乔世明2日告诉《法制日报》记者,50年前,由于镉污染曾让日本人疼痛不已的疾病,“如今在我们国家也露出了危险的迹象。”
怀远镇罗山村13日发生大量鱼死亡事件
此次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媒体报道多是集中在河池市宜州县境内的拉浪水电站。但是,据马勇等的调查,在宜州市怀远镇的罗山村是最早遭受污染的地区之一。他说,罗山村发生鱼大量死亡时间是1月13日。比拉浪水电站发现的死鱼时间整整提前了两天。
2月1日一大早,马勇等就赶到了罗山村。他向《法制日报》记者描述了他们在罗山村的所见所闻。
马勇说,在罗山村他们走访了20多户受害养殖户。通过走访,他们得知,1月13日,罗山村就发生了死鱼情况。“当地村民当时就给镇政府领导打电话反映死鱼情况,镇政府领导又打电话给环保局,当天,环保局即开始调查。”马勇说,环保部门有关人士告诉他们,县环保局虽然没有监测设备,但是环保局调查人员通过查看死鱼现场及鱼的死亡情况,环保局调查人员当时就做出判断,导致罗山村鱼死亡的不是溶解氧问题,也就是说,鱼死亡不是因为水里缺氧导致的。
马勇说,县环保局意识到,由于怀远镇位于宜河与河池交界处(上下游交界处),所处地理位置非常敏感,于是,宜州环保局将死鱼消息通报给了河边池市环保局。河池市环保局即派人到怀远调取水样。15日检测结果出来,并最终证实是镉污染导致罗山村鱼大量死亡。
据马勇介绍,也就是从15日起,河池市开始逐级上报。
马勇表示,据他们调查,拉浪水库死鱼并没有怀远镇多。
镉污染致罗山村养殖户损失惨重
到2月1日,距离13日最初发现死鱼时间已经过去了近20天,马勇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他们在现场调查了25家养殖户,目前,仍能见到大量死亡的鱼,同时,罗山村村民告诉他们,就是这几天,仍不断地有鱼死亡。
马勇说,据罗山村村民介绍,罗山村是个行政村,由几个自然村组成,村里的村民祖辈就在这里养鱼。据马勇等的调查,目前,在罗山村有40多户养殖户,他们大多是1985年就开始养鱼。
“在现场,我们初步估算,最保守看,40多户损失至少在400至500万元之间。”马勇说, 罗山村养殖户绝大部分养殖的是竹鱼,“一般是3年的养殖期,第一年买鱼苗,一条鱼苗大概是3块钱,3年时间才能到上市。”马勇表示,他们调查的养殖户绝大部分人已经养了一到两年,已经有些成鱼,将要上市。
他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养殖户中,也有养名贵鱼种的。“比如,就有养殖户养的是丁桂鱼,这种鱼仅鱼苗就要8块钱一条。”马勇说,包括这些名贵鱼在内,最终可能都会死亡。他说,据村民反映,眼下活着的鱼也已经中毒。“即使现在还活着的鱼,也没人敢吃,更没人敢买。”马勇说,村民们告诉他, “活着的鱼连自家的猫都不敢喂。” “养殖户可以说是倾其所有所,损失惨重。”马勇表示。
据马勇介绍,当地人告诉他们,这么多年,罗山村没有发生过如此严重的污染事件。
中华环保联合会开始搜集证据
罗山村村民告诉马勇等,死鱼事件发生后,有关政府部门曾到罗山村调查。但是,能不能得到赔付,养殖户说,他们心里也没底。
在罗山村,马勇表示,他们看到当地村民将死亡的鱼或倒入河中,或掩埋处理,并没有采取措施予以保留。“在罗山村启动调查后,我们做的另一项工作,就是告诉养殖户如何保留证据。”马勇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他们自己也已开始搜集并保留证据。
“一但事件平息下来后,中华环保联合会将协助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启动环境公益诉讼,”马勇说,如果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有困难或者出于其它原因不能启动公益诉讼,中华环保联合会将启动公益诉讼。
马勇表示,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主要是想通过诉讼建立镉污染损害赔偿基金。他说,龙江镉污染发生后,人或动物的中毒症状有一个潜伏期,人要真正发病可能要经过漫长的时间过程。马勇说,建立基金就是为了日后对污染受害人进行救治以及对河道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专家担心存在“痛痛病”危险
广西龙江镉污染问题引起专家的高度警觉。2月2日,中央民族大学乔世明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了她的担心。她认为,镉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有气型和水型两种。其中水型污染主要是铅锌矿的选矿废水和有关工业(电镀、碱性电池等)废水排入地面水或渗入地下水引起的。
乔世明说,当环境受到镉污染后,超过标准含量的镉大量进入生物体内,可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她告诉法制日报记者,镉中毒早期仅表现为周身关节疼痛,经休息后疼痛可以缓解或者消失。但几年之后疼痛遍及全身,运动严重受限,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以引起全身多处骨折,甚至深呼吸都会感到疼痛难忍。最后,镉中毒者卧床不起,呼吸困难,无法饮水进食,只能在极度疼痛中死去。正是由于此病疼痛难忍,所以最初发现者将其命名为“痛痛病”。
“这种痛上加痛的疾病,首先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据她介绍,日本发生的痛痛病也是源于当地一座炼锌厂的污染。“令人遗憾的是,这种让日本人在50年前疼痛不已的疾病,如今在我们国家也露出了危险的迹象。”乔世明说。
对于污染的发生,乔世明也做了分析,她认为,广西镉污染事件的发生,很可能是污染转移的结果。
乔世明认为,造成镉污染的企业以往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部的一些区域,而近些年来,一些东部地区的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开始往中西部省份转移,使原本重金属污染只是零星分布的西北地区也开始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加之西部省份急于发展经济,对环境的监管水平和力度相对不足或主动放松,因而才导致中西部地区的污染事故也频频发生。
“环境污染性疾病往往都有很长的潜伏期,有的甚至几十年。潜伏期内,被污染者可以没有任何异常表现,但过了潜伏期,很多临床症状和体征都会相继出现。”乔世明说。
马勇表示,这也是他们启动环境公益诉讼,谋求建立污染基金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