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中国环境管理网 >> 环管博客 >> 浏览文章

模拟低碳城市之初建

作者:寳/罘哭 日期:2010年11月29日 来源:腾讯

最近,恰逢北京交通状况严重拥堵,各路专家纷纷站出来,批评的批评,支招的支招。许多都是纸上谈兵,打打口水战而已。

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北京道路规划的背景资料,发现多年来北京市政府一直在修修补补,但并没有起多大的作用。整个城区的规划反而成了“摊大饼”,一圈圈的往外辐射,交通越来越差,出行越来越不便,污染问题也高居不下,更别提低碳,宜居了。

为了找寻灵感,我开始很严肃的玩一款风靡多年的游戏--《模拟城市》,玩家要在一大块土地上进行规划,建造起自己的城市。当时我的想法是,以北京为模本,自己建立起一个超大型低碳城市,看看低碳城市是否可行。

最初的设计构想是,城市分成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农业区四大区域,全部采用高架桥和高速公路连接。理由是,泾渭分明,便于管理,而且,建筑、人流的高度集中可以将效率最大化。这几个区域之下,又效仿现在比较流行的做法,将城市定位成高收入人群聚集,现代化之城,以商业为主,农业、工业为辅。

另外,为了防止出现全城污染的情况,我采用向污染企业征重税的治理方案,城内严禁出现各种污染工业,居住区、CBD和公共服务设施等严格分离,我将火电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统统放到远离城区的一大片空地上,利用长程输电线,地下水管体系等加以连接。

按照常规理解,资源集中化,每个区域各司其职之后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完美的规划之下,势必是一个低碳排放的完美城市。

然而,结果有些出人意料。

宽道路,大区域的最终结果,是出行成本迅速提高,交通拥堵情况严重,环境污染和高额排放问题开始直线上升。

其中,与构想完全背道而驰的是,高碳,高污染也呈现出区域集中化的特点。其中,高楼云集的CBD、商业区(为了符合现实,我甚至加了插件,将北京城内著名的建筑模块放置于该区域)由于能源消耗巨大,机动车数量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迅速,很快就到了不堪重负的程度。

最令人不解的是,即使设计了四通八达的环路高架系统,整个城市的交通还是饱受诟病。

一时之间,城市人口数量迅速膨胀,模拟市民苦不堪言。整座城市,医疗,教育,甚至绿化的打分都是优秀,而环境、交通分数一直处在警戒线水平,无论我尝试种植多少树都无法改变。

模拟市民开始向我抗议:“空气污染过于严重!能源效率过低!资源浪费严重!”并开始纷纷搬离市区,走向远郊设置的一个低密度区域。

最后,这块原本不太受重视的区域反而呈现出勃勃生机。在这款低密度区域,由于已经预设好相关服务设施,出门打个酱油不需要驱车,步行即可。楼房高矮也顺其自然,并且规划了足够数量的社区花园,建立了小型的发电厂和垃圾回收站。

打开城市污染界面,我惊讶的发现,整个城市只有这一块区域显示出绿色的健康状态,其他所有区域,包括让我自豪,高度发达的商业区上空,也是一片惊心动魄的红色状况。

这周一,与一位长期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学者进行交流。才发现问题便出在规划上。我的模拟城市规划,与现在中国各城市的规划模式十分类似,宽马路,大地块,商业区集中,然后呈辐射状向城市外围扩散。

这种功能分明的规划结果,则是人们出行被迫采用机动车,出行成本高昂。提供工作的商业、工业区域由于过于集中,人们上班时同时从城市四面八方涌至城区,下班后再同时涌出城外,造成道路拥堵,污染集中。

另外,如果说使用人数多会带来污染的话,那么,人口数量少的城区,反而大量的公路遭到限制,资源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

这位学者告诉我,这便是美国“休斯顿”模式。以“摊大饼”方式扩张,城郊肆意膨胀,人口密集化。公共交通的不便利和区域划分的过于鲜明,导致机动车使用量居高不下,但道路的使用率却不太高。

“但并不是修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和立交桥就是好的。”这位学者说。在他看来,普通公路一样满足需求,并且,修的越多,供给催生需求,也意味着越鼓励机动车的使用。可以说,是城市的发展形态引导和约束人的行为,进而影响整个城市的人均碳排放水平。

前不久的一份宜居城市调查报告显示,北京位于全国宜居城市之首,一时之间,议论纷纭。

事实上,在我自己亲手建造出来,这个类似于北京的特大型模拟城市中,问题已经凸显的非常清晰。随着人口密度增加,交通、环境、居住条件和成本已经呈现下降趋势,根本不宜居低碳。虽然我将城市定位于“高收入发达水平”,但实际上,受恶劣环境影响,模拟城市的经济水平始终未能达到设想目标,占居民数量的绝大多数,依然是中低收入阶层。

此外,由于规划过于粗放简单,这个模拟城市实际上与目前中国许多城市相似,是以机动车出行需求为基础的。

这位学者就指出,在这样的规划和设计理念之下形成的城市形态,往往是宽马路,大街块,单一功能的土地利用,以及只能用来观赏,毫无实用功能的被隔离的“绿色荒漠”。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行走和城市里自由的活动受到极大的限制,因而不得不选择高能耗的小汽车交通方式,不但加剧了城市污染和拥堵,而且大大增加了城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低碳经济现在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您会选择以下哪种方式支持低碳?
选择节能环保商品!
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
少用一次性用品!
减少不必要浪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