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中国环境管理网 >> 专家解析 >> 浏览文章

曹光辉:创模让山城越来越美

作者:佚名 日期:2012年08月19日 来源:本站原创

曹光辉,1958年8月出生,博士,高级工程师。1982年1月参加工作,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重庆市规划局副局长,重庆市环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现任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党组书记、局长,重庆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对话人    曹光辉 重庆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党组书记、局长

    
  采访人  阎杰 中国环境报重庆记者站通讯员


    点击一
  焦点关注 重庆创模从量变到质变
  关键思路 以创模为抓手,深入实施六大任务、八大工程,全面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环境保护全民参与


  记者:重庆提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目标的背景是什么?重庆创模涵盖了哪些区域?当前完成情况如何?

 

  曹光辉:重庆创模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转换。


  重庆是老工业、重工业城市,地理、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扩散,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也不尽合理,曾经是“全国十大空气重污染城市”,改善环境质量需要付出比别的城市多几倍乃至上十倍的努力。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重庆市一直持续不断地推进环境质量改善。上世纪末,重庆实施了清洁能源工程、“五管齐下”净空工程;随后,又启动了创模的有关工作,相继实施了“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在这样的努力下,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2000年的187天上升到2008年的297天,库区水环境质量也一直保持优良,声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生态建设切实加强。


  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基础上,2008年,重庆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以创模这一综合载体,推动环保工作能力和水平整体提高,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城市品质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2008年,重庆市全面启动主城区创模攻坚工作。重庆市创模范围为主城九区(含北部新区),主城周边的长寿、江津、合川和璧山等区县相关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创模范围。


  在环境保护部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重庆市创模工作进展顺利。在过去几年创模攻坚的基础上,今年又深入开展了指标巩固提升、骨干工程建设、技术资料整编、亮点工程打造、环境综合整治五大冲刺行动。目前,重庆市创模规划明确的2740余项工程项目已经完成,26项创模考核指标已经达标,主城区已经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要求。

 

  记者:重庆已经全面完成八大创模工程,环境质量得到巨大改善。请您向我们详细介绍重庆创模八大工程的实施情况和亮点工作。

 

  曹光辉:重庆以创模为抓手,推动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确保市民群众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喝上安全放心的水,完善全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提升环境监管水平,促进工业企业环保达标,让市民共享生态文明发展成果。


  一是实施环保优化发展系列工程,推进产业布局调整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实施109项工程项目和措施,进一步优化城区产业结构和布局,全面完成总量控制任务,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用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逐年下降,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执行率和规划环评执行率达标。创模期间,关闭取缔56家化工、水泥企业,否决30余个累计投资达40亿元的污染项目入驻,淘汰水泥行业落后产能370万吨、火电机组33万千瓦。总投资247亿元的重庆钢铁集团环保搬迁全面完成。完成工业和生活节水项目320个、“一户一表”节水改造49.2万户、老旧供水管网改造468公里,推广节能灯具120万只。116个工业园区规划、综合规划及专项规划依法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


  二是深化空气质量达标系列工程,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通过实施160个工程项目,2011年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4天,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超过90%,城区雾天比直辖前明显减少。市政府印发并实施空气质量区域联防联控方案,开展了“百日行动”和41次蓝天行动人工增雨作业。建成180个扬尘控制示范街道、社区、工地,关闭取缔了12处不规范建筑渣土销纳场。全面关闭“四山”保护区小采石场723家。建设基本无煤街镇152个、无煤社区400余个。累计检测机动车77万辆、发放环保标志66万张,推广天然气汽车6万辆,淘汰黄标车3000余辆,更新老旧公交车749辆。


  三是实施水环境质量达标系列工程,突出河流整治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全面改善水体质量。通过实施1403项工程项目和措施,22条河流水质全部达到相应功能水体要求或消除黑臭,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通过创模,完成生态修复工程等5700余子项目,14条重点整治的次级河流全部实现水域功能达标或消除黑臭水体,8条已达标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加强主城区14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自来水水质居全国重点城市前五位。三峡水库经受住175米蓄水考验,长江、嘉陵江重庆段干流水质在全国七大河流中保持良好。


  四是强推基础设施建设系列工程,提升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实现污水垃圾处理达标。通过实施276项工程项目和措施,进一步提升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9.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7%,工业、医疗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得到依法安全处置,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85.8%,未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结合城中村改造和城乡接合部整治,新增67个城市公园,新增公园绿地面积5779公顷。


  五是狠抓企业环保达标系列工程,突出园区和重金属污染防治,不断提升工业控污水平。通过391项工程项目和措施,实现重点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稳定达标,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逐年下降,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100%。完成400余家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408家重点工业企业实现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排污许可证发放率为100%。主城区所有城市污水处理厂、92家重点企业、14家重金属污染物排放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并与市环保局联网。制定了793个环境应急预案,构建了“政府—企业—园区”、“园区—企业—设施”两个环境风险三级防范体系。


  六是开展创模能力建设系列工程,完善环保工作体制机制,促进环境管理水平上台阶。通过71项工程项目和政策措施,市区两级环境监察、监测、信息、宣教能力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建立健全了综合决策机制、监督考核机制等8项环境保护长效机制。2010年、2011年市级环境监察考核名列全国第一;环境监测在全国第一次大比武中荣获团体二等奖,居西部首位。主城区已开展PM2.5和臭氧监测试点,2012年主城区各监测点位将全面开展PM2.5监测。主城各街镇、重点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和社区均配备了专(兼)职环保员或环保监督员。


  七是落实城乡环境整治系列工程,强化噪声污染防治和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通过实施178项工程项目和措施,实现区域环境和交通噪声稳定达标,城乡宜居水平全面提升。完成道路整治1010万平方米、背街小巷整治630条、餐饮单位油烟污染整治247家,取缔各类经营性占道亭棚2848个,拆除户外广告64万平方米,规范店招店牌9万余个,新增停车位11.5万个,完成6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580万平方米。深入实施“宁静行动”,严格控制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社会生活噪声。统筹城乡环境保护试点有序推进,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60个。大力开展卫生区创建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专项行动,新建卫生街道、卫生镇及卫生单位102个。


  八是实施公众满意度提升系列工程,加强创模宣传教育,全面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实施152项工程项目和措施,不断提高市民对创模的知晓度、认同度和参与度,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创模的良好社会氛围,公众对创模的知晓率达到90.1%、对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达到81.04%。积极开展环保世纪行活动,宣传创模、督促创模。出台了全民环境教育实施意见和创模文明公约教育,编制了统一的环境教育地方教材并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广泛开展创模“十进”宣传活动。举办创模新闻发布会80次,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论坛、手机报、微博、杂志、商圈显示屏等媒体(媒介)开设常年创模专题100余个。每周为两万余名受众免费发送两期《重庆创模手机报》。市区联动举办宣传活动1000多场次。

点击二
  焦点关注 重庆创模成效何在

    关键思路 通过创模,重庆实现了发展水平上台阶、环境质量上台阶、环境基础设施上台阶、环境管理上台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记者:重庆曾经经历过粗放式发展,使市民感受到了繁华背后的苦涩。如今,重庆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创模作为惠民工程和人民满意工程,其成效体现在哪些方面?

 

  曹光辉:伴着设立直辖市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东风,重庆城市建设一路高歌猛进,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城市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市委、市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创模推动重庆在发展水平、环境质量、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具体成效体现在6个方面:


  一是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十一五”期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总量减排任务,2011年减排任务完成情况好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以来,主城区76个规划和4052个建设项目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评执行率双双达到100%。完成重钢集团等131户企业环保搬迁,关停56户水泥、化工企业,否决了30余个累计投资达40亿元的污染项目入驻。这些环保成效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


  二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1年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4天,比2000年增加137天,在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排名31位,比2010年上升6位。今年1~7月,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95天,综合污染指数继续下降,3项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稳定达标。主城区国控饮用水水源地和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在全国大江大河中保持得最好。主城区14条需要重点整治的次级河流均达到功能区标准或消除黑臭,部分河段整治后成为靓丽的风景线。繁华静谧相得益彰,主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皆达标。完成523个园林绿化重点工程项目,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7%。


  三是环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实现主城区建制镇以上全覆盖,形成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完成排污口长江、嘉陵江两江四岸市政污水直排口整治60个。建成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排水管网430公里。主城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9.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6%。新建镇级污水处理站48座(累计110座),新建垃圾中转站47座(累计74座)。建成5条水泥窑并行污泥处理线和唐家沱、鸡冠石两座污泥干化中心。建成同兴、丰盛两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和长寿、璧山两座危险废物处置场。2012年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将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6%。


  四是环境管理水平提升档次。“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部门区县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参与”的环保齐抓共管机制更加健全。”“市—区(县)—乡镇(街道)—园区(社区)—企业”多级环境监管网络初步形成。市区两级环境监察、监测、信息、宣教能力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构建了三级环境风险防范体系,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管理更加规范,规划环评全面开展。企业环境管理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重点工业企业全面推进达标工作。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管理体制健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五是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重庆开办了创模手机报,开通了环保官方微博。2009年以来,各级各类媒体开设专题、开辟专版,加强报道,刊播重庆创模新闻(信息)13万多条。创模“十进”宣传,增强了市民环境意识。通过落实调处群众环境投诉协调机制、开展“阳光执法”行动和领导包案带案下访等举措,部门区县联动解决了9万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群众对污染投诉处理满意度由2008年的55%提高到目前的96%。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数据显示,目前主城区公众对创模的知晓率达到90.1%,对环保的满意度达到81.04%,比创模前大幅提升。


  六是城市品质全面提升。通过创模,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新增绿化面积906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9%。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改造了71个城中村,打造了中山四路等一大批特色历史风貌街道以及龙头寺公园、重庆园博园、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等100余个城市大型公园。盘溪河等昔日的臭水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前身为垃圾堆的龙头寺变身为景色秀美的城市公园。城市品质显著提升,重庆创模,人民享受到实惠。


    点击三
  焦点关注 如何巩固重庆创模成果
  关键思路 巩固现有的创模工作机制,将创模中形成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到全市其他区县,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统筹推进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记者:重庆创模工程已全面完成,如何巩固创模成果,避免出现环境保护工作开倒车的局面?

 

  曹光辉:自创模开展以来,重庆就明确了不要为创模而创模的指导思想,创模不是为了拿一块牌子。要持续巩固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人大政协监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创模工作机制。重庆有38个区县,这次创模仅限于主城九区和周边4区县,要将创模中形成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不断向区县延伸扩展,不断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创模工作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

    低碳经济现在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您会选择以下哪种方式支持低碳?
选择节能环保商品!
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
少用一次性用品!
减少不必要浪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