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中国环境管理网 >> 专家解析 >> 浏览文章

王殿武:关注河流的生命存在

作者:佚名 日期:2012年09月01日 来源:本站原创

 事实证明,只有承认并关注河流的生命存在,才能实现河与水、河与自然、河与人的和谐相处,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要求。凌河流域三带建设,将在保护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弘扬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和谁对话?

    王殿武,男,汉族,1962年7月生,辽宁省北票人,现任辽宁省凌河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水利科研工作,在水文水资源、河道生态治理保护、岩土工程、农业节水等方面取得了突出创造性研究成果。先后取得国际领先水平成果4项,国际先进水平成果6项,国内领先水平成果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先后获得享受政府津贴的“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首届辽宁省领军型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

    为什么对话?

    为确保今年年底前全面实现辽河流域摘掉重度污染的帽子,为有效治理和保护辽宁西部人民的母亲河——凌河,2010年9月,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凌河流域“划区设局”。我们想知道,近两年里,凌河流域发生了哪些变化?治理和保护凌河的思路是什么?未来在凌河流域保护与发展方面还将有哪些重要举措?

  对话人  王殿武  辽宁省凌河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采访人 丁  冬   中国环境报记者

  点击一

    焦点关注  凌河流域在近两年里发生哪些变化

  关键思路  水质达标取得重大突破,流域生态带已初步形成

  记者:作为本报常驻辽宁的记者,尤其是在参加辽宁环保世纪行采访的20年里,曾无数次在凌河流域采访。但今年的采访令人震撼,没想到凌河在“划区设局”后有如此显著的成效。请您介绍一下凌河治理的背景情况?

  王殿武:凌河是辽西人民的母亲河。辽宁境内流域面积2.5万平方公里,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8条,流经5市23个县(市)区,涉及近千万人口。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剧烈等原因,凌河流域防洪标准偏低、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水污染严重、侵占河道等问题很突出,亟待加大治理和保护力度。2010年9月,辽宁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对大小凌河划区设局的重要决定,正式建立凌河保护区,组建了辽宁省凌河保护区管理局,对大、小凌河流域干支流河道全面系统治理和保护。从根本上改变了“多龙治水、分段管理、条块分割”的传统模式。

  凌河治理保护不但是一项浩大的生态工程、发展工程,更是造福辽西人民、造福子孙后代的民生工程。两年多来,省凌河管理局会同沿河市县政府紧紧围绕“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基本完成”的目标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优先,坚持依靠群众、政府主导、标本兼治,不仅开创了全新局面,而且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记者:凌河流域沿岸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保护区情况复杂,治理任务非常繁重。凌河流域“划区设局”以来,凌河的水质是否有所改善?

  王殿武:凌河水质达标情况已取得重大突破。在流域污染治理上,我们紧紧围绕以水质改善为核心的思想,开展多项有效措施,确保水质优良和生态平衡。通过开展入河排污口调查登记,省政府与各市签订责任状,实行“河长”、“段长”负责制等方式,摸清底数,将责任落实到位。重点实施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截污干管工程、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工程、湿地处理工程、河道清污工程、企业治理设施工程六大工程,总计106个项目,总投资14.47亿元。目前按照Ⅳ类水质指标,以化学需氧量指标考核,大小凌河干流10个断面全部达标。干流及主要支流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水污染因子浓度均为2001年以来的最低值。

  记者:沿河的生态带已初步形成,凌河的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王殿武:大小凌河干流653公里河段退田还河22.3万亩,两岸全线实施生态封育。通过封育河滩地,植被覆盖率已由2010年的32.1%增加至78.9%。实施了9个中小河流项目,涉及女儿河等5条河流,河道治理长度108公里。建设了5处生态蓄水工程,13处城区段防洪生态景观工程。实施大、小凌河源头区生态治理工程,栽植树木3万余株。

  滨河管理路全线贯通,全长719.2公里,新建道路195.6公里,新建桥梁22座。沿河两岸已形成了以自然封育为主的多植物群落,初步形成了碧绿千里的生态长廊。尤其是锦州地区初春河道往日见风起沙的扬尘天气已经一去不返。朝阳地区大小凌河干流已呈现出城市农村相连、珍珠(生态示范区)项链(生态封育带)相串的壮美景色。

  采砂管理实行招、拍、挂制及旁站监理制,治理河道长度73公里,疏浚土方463万立方米。开展了以朝阳市为重点的尾矿占河等专项整治行动。治理190个尾矿库涉河企业,完成尾矿库硬围建设17585延长米。河道疏浚183公里,清淤580万立方米。边坡绿化面积32万平方米。困扰多年事关防汛安全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难题有望得到解决。

  记者:凌河治理保护工程的进展情况如何?

  王殿武:2012年凌河治理保护工程的规模、数量、投入力度都前所未有。退田还河22.3万亩,已全部完成;水污染治理项目陆续开工,正在抓紧建设,按要求国庆节前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已开工建设,年底前全部完成;城市防洪生态景观工程正在建设中,朝阳市、喀左县、北票市、凌海市、建昌县、义县、阜新市、阜蒙县等均已开工建设;生态蓄水工程均已开工建设并初见效果,预计9月全部建成;源头生态保护区建设进展顺利,实施了大、小凌河源头区生态治理一期工程,已完成清理河道6公里,栽植树木3万余株,河道内的尾矿清理、垃圾清运和生态护岸等工程也正在进行;河道疏浚已全部完成,治理河道73公里。

  记者:凌河治理提出要把生态恢复、旅游开发、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打造沿河“生态带、旅游带、城镇带”。生态带建设对旅游带和城镇带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王殿武:目前,仅大小凌河干流沿河就有27个乡镇,近百处景点景区。通过当前的生态治理,为旅游带、城镇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两年多的工作,保护区内的动植物多样性得到明显改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迁徙返回朝阳的时间由原来的3月初左右提前到2月1日,数量由原来的5只到现在的33只。绿头鸭与赤麻鸭也发现100多只,在义县与凌海还新记录到天鹅种群。野生动物的出现,标志着凌河生态环境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条草长莺飞、碧绿千里的生态带已初步形成。辽宁省长陈政高对凌河治理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生态带已初步显现,旅游带呼之欲出,城镇带正在形成。”这正是:蒙古草原河滩现,塞外水城珍珠串。双湾百里江南秀,已有源头活水连。规范采砂治污染,尾矿清理史空前。惊涛远去乘轻舟,人水和谐谱新篇。

  点击二  焦点关注  治理和保护凌河流域的思路

  关键思路  秉承生态治河理念,通过一个核心、两个关键、三个保障、四个基础、十大措施实现凌河生态和谐目标

  记者:治理一条河易,但整治整个流域难。作为凌河管理局的领头人,请谈谈治理和保护凌河流域的观点和思路?

  王殿武:大小凌河孕育了数千年灿烂的文化,也书写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蛮荒时代,人们逐水草而居,迷信于天神和命运。进入文明社会,人的力量逐渐强大,开始利用和改造河流主动治水。但是随着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由于过度开发,人与河争水、与河争地的局面也越来越严峻,许多地区的河流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近年来,人们对以工程为主的治水思路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为河流让出空间”、“给洪水以出路”等理念。

  事实证明,只有承认并关注河流的生命存在,才能实现河与水、河与自然、河与人的和谐相处,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要求。凌河治理保护的总体思路是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和部署,紧密联系实际,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优先,坚持依靠群众、政府主导、标本兼治。

  工作中,我们遵循“人才是根本,执法是保障,投入是关键,监管是支柱,景观是形象,“三带”(生态带、旅游带、城镇带)是目标的工作思路。坚持立足地方、协调服务、依法治河的工作方针。发扬创新、求是、拼搏、高效的工作精神。遵循防洪安全、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工程生态措施合理配置、协调统一、因河制宜、发挥河流社会功能、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等8项原则。秉承“碗变盘、硬变软、水变清、滩变绿及景要美、城要倩、路要通、民要富”的生态治河理念。围绕防洪、生态、景观融为一体,封育、林带、采砂、清障综合治理,河湖、城镇、乡村珍珠项链相串,生态、旅游、城镇三带镶嵌的治理保护目标,打造属于凌河自己的品牌。重塑河道生态系统,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开创半干旱地区河流生态治理保护新模式。

  通过一个核心、两个关键、三个保障、四个基础、十大措施实现凌河生态和谐的目标,让辽宁为凌河骄傲,让凌河感动中国,让凌河走向世界。全力打造凌河生态带、旅游带、城镇带,使之成为辽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

  一个核心是指在省政府强力推进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基础上,凌河保护区(河道内)要通过4项措施助推凌河干支流水质达标:一是摸清底数,明确责任,落实“河长”责任制;二是实现水质监测常态化,编制《水质水量月报》,建立与环保部门、地方政府的通报制度;三是开展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保证达标排放减少排污;四是强力推进河道内治理工程项目减少污染、提高河流自净能力。两个关键是指重点生态治理示范工程、城区段防洪生态景观工程。三个保障是指项目前期及建设管理、基层管护体系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四个基础是指退田还河生态封育、河道疏浚综合治理、江河源头区治理保护、中小河流生态防洪治理。

  在凌河“林护滩绿水清,湖畔城镇景美;鸟见人不惊,鱼跃有蛙鸣。”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象正在越来越多的河段变成现实。

  点击三  焦点关注  凌河流域治理保护愿景

  关键思路  通过建设沿河生态带、旅游带和城镇带,促进辽西地区可持续发展

  记者:省委、省政府在“划区设局”时定下了3年大见成效,5年基本完成的治理目标,请谈一下凌河流域治理保护的愿景?

  王殿武: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下这么大力气治理凌河流域,前所未有。目前,省凌河管理局和沿河各市正在按省政府要求编制三带规划,这也是凌河的未来发展方向。凌河流域三带建设,将在保护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弘扬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生态带:通过科学的河道生态治理,河道的自然行洪能力将得到恢复,滩地沙化得到遏制、水质得以改善和达标、生物多样性将极大提高。届时,大小凌河水畅其流、鱼跃蛙鸣,沿河两岸郁郁葱葱,草长莺飞、万灵跳跃,景色怡人,一条水清、滩绿、景美、路通的绿色生态带将全面形成。

  旅游带:凌河流域历史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凌河治理保护过程中,沿河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将得到进一步的挖潜与弘扬。尤其是通过生态旅游景点开发和旅游集聚区建设,大小凌河将串起众多的古迹、景点和风景区,形成一系列具有凌河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区域特色、生态特色的旅游集聚区,形成一条人与历史融合、人与水相亲、人与自然和谐的旅游带。

  城镇带:凌河流域河道沿岸分布着锦州、朝阳、阜新3个地级市和义县、凌海市、朝阳县、凌源市、喀左县、建平县、北票市、阜蒙县、建昌县9个县(市)共12个城市。这是辽河等其他河流所没有的凌河城镇特色。根据辽宁省第192次省长办公会议部署,凌河沿岸要在此基础上,再建设十几个新镇。城镇带建设将在完善城市段防洪工程的同时,通过修建生态景观工程、滩地带状公园、加强污水处理等措施,改善城市河道生态环境,提高城市人居水平,进而带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辽西地区全面发展。

  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划区设局”凌河治理保护新体制新机制的优势,通过“双源、两湾、十大生态区”打造凌河“生态带”,以保证生态安全、水质安全和防洪安全。通过“两轴、五十景、千里滨河路”打造凌河“旅游带”,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通过“三市十城三十镇”打造凌河“城镇带”,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凌河治理任重道远,是造福千万人民、惠及子孙后代的鸿篇巨制。需要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需要相关厅局和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需要凌河保护区全体人员的拼搏奋斗,甚至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美好的愿景充满希冀,时代的机遇令人鼓舞,历史的责任激励着我们奋勇直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凌河治理必将不辱使命,取得辉煌的成绩。

    低碳经济现在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您会选择以下哪种方式支持低碳?
选择节能环保商品!
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
少用一次性用品!
减少不必要浪费

 

友情链接